2017年伦敦世锦赛男子跳高决赛,注定成为田径史上最传奇的一页。卡塔尔的穆塔兹·巴尔希姆和意大利的吉安马科·坦贝里在鏖战两小时后,双双跃过2.35米,却因体力透支无法继续挑战更高高度。当裁判提议加赛时,巴尔希姆突然转身问坦贝里:“要不我们共享金牌?”这一问,改写了结局。
生死对决中的兄弟情
两人从青年赛事起便是宿敌兼挚友。决赛中,巴尔希姆第三跳惊险过杆时,坦贝里在场边捶地怒吼;而坦贝里挑战2.40米失败摔进垫子时,巴尔希姆第一个冲上前拉他起身。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,在共享金牌的决定后彻底引爆社交媒体——国际田联官推感慨:“这是竞技体育最完美的注解。”
“我们曾约定要一起站上巅峰,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实现。”——坦贝里赛后发布会哽咽发言
技术解析:两种风格的终极碰撞
- 巴尔希姆:采用经典的“福斯贝里式”背越技术,助跑弧线半径达12米,过杆时身体呈完美反弓
- 坦贝里:独创“剪刀步+背越”混合式,最后三步步幅达到惊人的7.2米,起跳爆发力达800公斤
当夜伦敦碗的横杆见证了历史:这是世锦赛创办34年来首次出现跳高双冠军,也是自1991年东京世锦赛后,跳高项目再次掀起全球热潮。国际田联数据显示,这场决赛在YouTube的48小时点播量突破1.2亿次,远超同期百米飞人大战。
余波:改变田径规则的“伦敦之夜”
这场决赛直接促使国际田联修订规则:自2018年起,并列选手可协商共享奖牌,但需在第三次试跳前确认。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之改变——巴尔希姆在次年打破亚洲纪录,坦贝里则成为意大利首位跳高奥运冠军。每当有人问起那晚的选择,巴尔希姆总会指着左胸的奥运五环纹身说:“看,这里永远留着伦敦的横杆痕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