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中的武林

“电焊工”田野30岁就来了青岛,现在似乎要混出头了。过去,他的铁艺厂一年才能攒下来三万元,这是他如今一次剪彩的出场费。2019年1月12日,田野以“里合腿大师”的身份和“格斗狂人”徐晓东正式比武,近13万人通过直播看到了这场比赛。比赛落败,人们开始谈论田野。他的微博得到了几百条评论,连公园里晨练的大爷都看过那场比武的视频。

擂台比武

2019年1月12日,“徐田对决”现场。田野裹着毛皮袍子,头上戴了顶座山雕样式的帽子,在一首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的配乐中出场,他戴着蓝色拳套的手从袖口中伸出来,给自己做了个打气的动作。他还示范了自己的招牌动作“斗牛肘”和“里合腿”,因为弯腰,帽子掉在地上。

紧接着,徐晓东上台,穿着紧身衣、戴着拳套,配乐是一首嘻哈歌曲,唱着“骨子里流着不会低头的血液”。他昂着头,随着节拍点头。

比赛刚开始,田野不断用摆拳攻击徐晓东头部,徐晓东把双手放下任由他攻击,等被逼着退到了擂台边缘,徐晓冬使出了一套直拳+肘击+上勾拳的组合拳反击,血顺着田野的鼻梁流下来,一直淌到肚子上。

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不同。职业格斗选手首先是保护自己,但传统武术胳膊全都是张开的,田野也保留了这一习惯。他的鼻梁骨被打断了,观众席里,有人大声喊着“里合腿”,但这时候,田野已经大腿青紫、抬不起来了。

第二回合刚进行了1分42秒,徐晓东一记飞膝击倒田野,比赛终结。

一代武痴

2017年底,田野开始为这次比武做准备,电焊生意不做了、每天早晨五点钟跑去公园练武,每天1000组空击拳、肘击、200个里合腿,完成这一系列训练需要至少2个小时。公园晨练的大爷和清洁工都见过他,他用来练里合腿的树,树干上留下了一厘米深的凹槽。

田野的看家本领——里合腿,属于传统武术热身拉伸的一个动作。格斗世界创始人姜俊华评价,“对于没有练过的人,那一脚踢上去,的确可能会造成攻击性,但是对于自由搏击擂台上的人,那个腿法只是热身的初级功夫,完全没有攻击性。”

田野几乎没有任何自由搏击专业知识,动作极不规范。并且练习搏击的最佳年龄是25岁左右,到30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。田野已经54岁了。朋友杨浩林劝他,“你在单位打乒乓球非常好,但去找个体校的就未必打得过。你当然也能去找张继科,无非是11:0,连发球都发不出去。”

助理王立国也懂,面对徐晓东,田野差得还很远,但田野已经陷在这件事里了。

梦回武林

田野能数得上来的师傅是他的邻居,一个40多岁的退伍军人。20岁时,田野每天晚上和邻居练压腿,学正踢、里合腿、外摆腿、正蹬、弹踢。

1991年,当时的黑龙江林业局员工田野赶上了劳务输出,前往俄罗斯种地。用3个泡泡糖,田野换了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李小龙像章,别在胸口上。在市场,一位警察拦住他问,“你会武术吗?”

田野成了警察局里的“李小龙”。他写文章回忆了这件事:“他们的四次挑战让我全部干倒,有一个直接送进了医院,他们的个头都高于我十多公分,那时年轻真的很猛。”

1997年,北京招武打演员,田野报了名、跟着培训了一星期,他说自己示范了几个腾空侧踹腿的动作,两个现场导演吓得躲到了桌子底下。在这部电影里,田野的角色是一个给皇帝送奏折的骑兵,到现在他都能背下来那段不到100字的台词,但电影至今都未能上映。

此后,田野在北京开过餐馆,在青岛开了自己的铁艺公司。2011年,田野接了个大单子。带着26位工人整整干了两个月,光是工人的工资就有26万元,结果包工头跑了。花了两年,田野终于自己把26万元的窟窿填上了。此后,他的生活陷入凝滞,用他自己的话说,一个糟老头子、想改变又没钱,心里又不想继续过“平凡人”的日子。

武林“凶险”

“这场比赛我感觉更像是一群看热闹的把他忽悠到拳台上。”武林群的群友韩兆林说。

姜俊华发现,这一次购买门票的人里,大部分是非职业人士,“拳民没有人去看他的比赛,因为不屑看这个,只有爱看热闹的这部分人来购票。”

在助理王立国看来,职业选手的比赛没有意思,就像当下流行的穿越小说,人们寻找的是代入感。田野就是男主角的形象:草根,娱乐化,也能上台打人。

赛前一个月,田野去了少林寺的一个武术学院训练,师傅是51岁的少林派弟子释延孜,谈成的条件是在比赛结束前,不要向任何群聊及媒体透露在少林寺训练。结果到了少林寺的第二天,田野就把照片发到了朋友圈,公开称自己是释延孜的弟子。田野还注册了快手账号,胡乱写自己拿了多少奥运冠军。

比赛当天,格斗世界策划了一场直播,把田野和徐晓东叫到一起为比赛预热。直播过程中,田野接了个电话,回来后,对着摄像头,跪在地上哭了:“妈,你怎么不等我凯旋而归啊!”他说,85岁的母亲凌晨去世了。

姜俊华生气了,他怀疑田野在利用母亲炒作,“这种炒作如果是真的,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容忍的。”格斗天下的工作人员牛犇跟着田野连夜从北京返回山东,经过几天的接触,牛犇觉得田野是个“特别想出名,想火的人。”

落败名人

1月13日,比武结束,田野带着一身伤回到青岛。有表演赛邀请他出场,有人邀请他剪彩、也有邀请他做运动品牌代言,有个电影找他扮演退役拳王,有人邀请他加入“中小企业交流群”,有人说要和他学习里合腿。田野觉得自己“已经不是一般人了”,遇上有人不认识他,田野主动去告诉人家,“我就是田野,和格斗狂人徐晓东比赛那个”,去医院拆线的时候,他主动告诉医生,你这是遇上了名人。

儿子田小龙寄托了他全部希望,小龙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的时候,田野就躺在床上教他打拳,直拳、摆拳,抓着他的腿教他踢腿。田小龙长大后,每天要四点多起床练武。

从田野正式约战徐晓东后,儿子再也没回过家,田野把家书发在微博上,劝小龙“如果你想与徐晓东一战马上告诉我,我安排你去最好的搏击俱乐部去训练”,田野相信小龙一定能看见,但儿子从没主动联系过他。

田野还在期待着,在家书里,他写给小龙:“你的拳击练得怎么样了?要刻苦,但愿有一天能走进决斗赛场,等待你为国争光。这是你唯一走向成功,幸福,光荣,灿烂的出路!努力吧,刻苦训练,机会真的要来了。”

(《新京报》1.29 卫潇雨 吴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