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尽管中国队未能参赛,但中国元素却成为全球球迷热议的焦点。从义乌制造的周边商品到卢赛尔体育场的“中国建造”,再到社交媒体上中国球迷的创意助威,外国媒体和球迷对中国与世界杯的关联给出了多元评价。
“中国制造”背后的文化输出
英国《卫报》曾调侃:“每届世界杯都是‘中国队的另类亮相’。”据统计,卡塔尔世界杯70%的周边商品产自中国义乌。一位巴西球迷在采访中表示:“我们买的旗帜、喇叭甚至吉祥物都来自中国,这很有趣——中国用另一种方式‘参与’了世界杯。”而日本NHK电视台则关注到中国企业的广告霸屏赛场,称这是“经济实力的隐形展示”。
中国球迷的“非典型热情”
美国ESPN记者在多哈街头拍摄到中国球迷身穿汉服、挥舞熊猫玩偶为阿根廷队加油的画面,视频在推特获得超10万点赞。一位法国球迷评论道:“他们支持的未必是自己的国家队,但这种跨文化的体育热情很打动人。”德国《图片报》则注意到中国网友用“馄饨皮”调侃卡塔尔吉祥物的段子,认为“中国年轻人的幽默感拉近了世界杯与普通人的距离”。
未来主办权的期待与质疑
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多次公开表态“中国有能力举办世界杯”,引发外媒广泛讨论。《纽约时报》援引体育经济学家观点称:“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基建优势是申办王牌,但足球文化积淀仍需时间。”西班牙《马卡报》则担忧政治因素可能影响赛事氛围,而一位参加过2008北京奥运的英国志愿者在博客写道:“如果中国办世界杯,至少交通和场馆绝不会让人失望。”
“体育是世界的语言,但中国正在书写自己的注解。”——荷兰《电讯报》总结道。或许下一届由中国主办的世界杯,将让这种碰撞迸发更耀眼的火花。